服务热线:0478—8738587
 
邮箱:bynesghj@163.com

首页 机构设置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规划编制 信息公开 办事指南 公告公示 互动交流 机关建设 城市特色 规划展馆  
当前位置 >> 首页>>28365net>>学习园地>>专题研究
 
乌拉特中旗规划局副局长王晨霞:循序渐进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
  28365net    ghj..bynr.gov.cn 2014-05-19 编辑: 李家华
 

--乌拉特中旗规划局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副局长  王晨霞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将城市的自身特色彰显,同时将属于城市的自身记忆保留,城市规划是将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我们这样一个草原小镇,要发挥好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水、绿、文化这三篇文章做好,使美丽草原充满生机和活力。

水的涵养性,注定是绿的前提和保障,文化是城市品质的底蕴和提升空间,它们之间形成有机链条相互反哺,相濡以沫。

一、水文章:包含水系、水景、广场喷泉、滨水公园等,海流图镇属于水缺乏的城市,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环境”、做强“水经济”、挖掘“水文化”、构筑“水安全”,让水给城市注入灵动和活力。已建成的哈萨尔广场、鸿雁广场喷泉的设计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今后重点打造的是东、西景观河槽,因为工程较大,我们要在算好水帐和经济帐的基础上,分阶段的逐年打造,同时要将河槽的功能性和观赏性有机融为一体。二是扩大污水的收集范围,将更加有效地处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将中水作为我们水文章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用活、用好。

二、绿文章:绿地系统以城镇周边绿地为背景、结合防护绿地、涵盖生态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小型街头绿地和滨水绿地等几种类型海流图镇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要从规模、空间分布、绿地类型、景观质量、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一、 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要形成“一心、两带、多节点”的绿化格局。“一心”是指生态园绿地;“两带”是指沿路绿化带、滨水绿化带;“多节点”均衡分布的公园绿化节点。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我们要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在重点出入口设置块状绿地,按照不同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既改善景观,又要满足我们的乘车视点,把绿与行进行高度的协调统一;二是小型街头绿地方便区片居民游憩,同时也可起到疏通交通和分流作用,将绿地与小品相结合,正与我们有意要打造的一街一品思路不谋而和;三是绿化的合理布局,采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在空间布局上有效加大了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了城市小气候;五是树种的搭配和组织,要科学、要艺术,在我旗易活树种的有限范围内,要充分考虑树种的高低、颜色、形体、叶幅的宽窄,道路宽度、周边建筑物的风格和色调等来综合考虑树种的搭配;五是做好城市天际线,将城市周边草原与城中绿化相结合,使草原无可复制的自然之美成为城市的绿色底蕴,我们的城市有“青山、碧水、绿地、蓝天” 的生态目标,不仅在于水,更在于有山作为背景,山的背景就应该是蓝天, 我们的海流图镇是具备这种先天条件的,更是说给很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者听的。城市之美,不仅应该表现在内部,更应该表现在外部,不仅应该表现在近处,更应该表现在远处,能够透过城市极目远眺,看到城市外围的山脊轮廓,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存在,这样的城市之美因为多了郊野感而让人感受到恬淡和闲适之美。但是如果城市缺少了天际线,那么,再绿的山也看不到,再蓝的天如果没有合适的视角去欣赏, 所以说城市的绿要避免那种铺天盖地的简单覆盖,要有层次、有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留存自然,让微地形的草原自然景观与城市天际线完美结合,美轮美奂。

三、文化篇: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区域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程,通过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累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部成果。它是对于地域自然环境本身的反映,关联到区域内经济、科技、宗教、文化艺术、人文风俗等各个层面。文化源远流长,通过挖掘本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培育地域文化,形成城市新的支柱产业,以文化带动经济,从而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的“文化定位”已经成为城市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我们要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合理定位城市文化。应加强城市文化定位,使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将城市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应该有正确的文化定位作指导,才能借助文化的内在力量促进城市的发展,最终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二)合理规划城市格局。随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更新城市文化内涵,形成新的城市空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必然由单一走向多元,文化的定位使城市发展方向上取得一致,并使城市总体格局的空间形态得以确定,而城市物质形态的建设反过来又可以巩固新的城市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规划一个多元统一的城市格局变得尤为重要。 

(三)合理制定城市环境基调。城市环境基调是指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对建筑色彩、文化符号、尺度体量等基本环境要素的控制原则。城市环境基调整合了城市建筑形态的差异,明确表达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在城市建设中合理传达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理 念,就必须协调好城市建设中环境基调与城市文化的关系,通过对开放空间中文化符号的合理设计,运用统一的色系设计、建筑风格、形态语言等,表现出具有浓厚城市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环境。不同城市应具有不同的环境基调,体现各自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审美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综上,城市建设是展现城市面貌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着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特色。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建设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导致城市建设失去了其所应具备的地域景观特色,城市建设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日趋成为当下城市建设者和决策者应积极解决的首要问题。

  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境,一方面盲目追求区域的大,楼房的高, 

而对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支撑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城市建设产生大量建筑物,群体空间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空间的支持。而城市中的地标建筑形成的占领空间和群体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共同构成含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具体物象,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因此,城市建设构成城市空间,而城市空间蕴含的文化意义,能引起人们感官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强对城市的认知和理解,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 更新历史,发展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是长期活动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文化的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具有内在的联系, 一个城市的建筑难以保持协调的风格和应有的水准,这似乎是很令人费解,但其中所透露的其实是体制文化的变异。一个城市各行其是、参差不齐的公共建筑,可以说是条块分割的“部门所有制”文化的典型体现。

规划管理部门在下达相关土地使用许可证的同时,要对该用地内的建设情况严格审核,尽量杜绝超越控规规定的项目;详细规划阶段,规划方案及建筑工程要从所处的环境出发,挖掘深层的人文精神,立足长远,使得新生事物与其所处的城市空间和睦协调。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建设和谐城市。

城市的营造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类生产、生活、休憩的空间,城市的轮廓线是人类城市建设成果最为表象的体现。无论管理者、建设者、居住者,应当更自觉地维护城市的天际线,结合地域特点及人文优势将其具象化,使之真正地深入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最终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

   做好城市“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形成了“以水为脉、水绿结合、人文和谐、合理促城”的发展格局,让城镇建设依托山水文脉,让城市建设融入大自然,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28365net
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西街市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大楼7层

联系电话:0478-8738587  Emailbynesghj@163.com
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78-8655532